如何写出更有价值、更有力量的文字?第六届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为你揭秘!
5月15日讯(通讯员 李娴 刘翠鸿)“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阅读量‘25’,作为宣传者,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疑问呢?”会意的笑声与热烈的掌声在报告厅不时响起。5月14日,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年轻人·学校天地》编辑室主办,长沙县教育局和湖南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承办的第六届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活动如期举行。
写作彰显的是实践力和思想力
“写作时,不要做照相机和复读机。教育写作既是学术修炼,更是教育情怀的沉淀。希望大家能够心中有本质,用文字观照教育现象。”活动组特邀《湖南教育》主编、《中国教育报》记者、文学博士赖斯捷为大家做专业培训。
赖主编从不同类型的论文角度启发教师写作的灵感来自教学生活,并提醒教师注意论文投稿的一些注意事项,如需了解所投刊物的要求、注意论文标题层级、聚焦微课题和微问题,并从主编角度给予教师写作的策略,她特别指出:论文写作,除了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更重要的是彰显作者本人的思想力。
最后,赖主编介绍了《湖南教育》新闻版和论文版杂志的定位与新闻版栏目的设置,并结合栏目分享了教研论文的写作视角、方法与路径。
像谈恋爱一样去宣传和写作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军山为大家揭秘《教育新闻写作的黄金法则与写作技巧》,他的讲座幽默风趣,蕴藏着真知灼见。从为什么要写教育新闻,讲到教育新闻写作的价值追求、写作技巧。针对通讯员写作中常见的不足及现象,他开出解决问题的良方:从关注What(事实)走向关注Why(理念)。
黄院长用形象的比喻激发教师的写作热情,启发教师思考。他说:“要像谈恋爱一样去宣传和写作。写作也要有对象,你自己写的东西,首先你要自己喜欢,你的写作对象才会喜欢。”
黄院长用鲜活的案例告诉大家,好新闻是事、法、理和神的进阶,写作不需要太多脸谱化、材料化,也不需要辞藻华丽的抒情,做有温度的写作者,写出平凡人的小细节和故事,往往更加真实和感人。
论文写作能培养教育生命的修复力
在经验分享环节,湖南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钟海红副校长讲述了《经由教育日常,抵达成果输出——一线教师论文写作的进阶之路》。她认为:“真正的勇气,是自己的文字在面对别人的阅读时,接受各种各样批评的力量”“论文写作是为了培养教育生命的修复力。”她结合自己多年来从青涩到成熟、从石沉大海到核心期刊发表的写作旅程,让大家看到,教育写作不是专家的专利,每位教师都能在平凡日常中采撷珍珠。
长沙市长郡中学教师发展中心黄兄宝副主任解析了《科研论文写作的结构设计——如何让你的论文框架更有逻辑性》。他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三点经验,“论文框架的顶层设计:从教学实践到逻辑主线的提炼”“逻辑衔接的中部建设:从章节到段落的严密性设计”“框架完善的闭环验证:从修改到呈现的系统性优化”。他传授的论文架构方法、论文写作的内在学理,让各位教师对如何搭建逻辑骨架有了新认知。
让教育写作与教学实践相辅相成
活动中,湖南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彭志国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长沙县教育局副局长周维指出,“我们要紧跟政策步伐,不要止步于教书匠,更要做专业型、专家型教师。”长沙市教科院党委书记王秋云解读了《年轻人·学校天地》杂志的宗旨,他认为“教育论文须上接国际教育思想、国家教育政策主张的‘天线’,又须发现身边的教学小事、用经验成果指导教学实践般接‘地气’。”王书记的讲话为大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2024年度教育佳作颁奖典礼上,湖南教育报刊集团高级专员、编委李茂林先生宣读了获奖名单。大家用掌声祝贺这些笔耕不辍的同行者,他们用文字点亮的教育智慧,正在影响更多教育人。
最好的分享,是让听众在笑声中思考,在掌声里成长。这一次培训活动,让在场的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教师和特约通讯员等300多位教育工作者见证了文字如何成为思想的摆渡船,感受到了写作怎样化作专业成长的加速器。期待各位教师在教育的旷野上,既能执笔书写教育故事,更能以笔墨重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