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智慧课堂模式实践探索教研活动
5月19日讯(通讯员 邹良 吴名俊)5月15日,长沙市通用技术学科教研活动暨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应用研究》研讨会在长沙市第十一中学城南路校区举办。长沙市教科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通用技术教研员邹良,市县通用技术兼职教研员,科大讯飞应用教研员刘恒及其团队,长沙市第十一中学党委书记刘炼、副校长黄冬军、教科室副主任刘菲菲和通用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下智慧课堂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一、项目化教学展创新风采
在十一中通用技术实验室,王睿智老师以“校园科技文化节承重塔招标会”为情境,将课堂摇身变为工程设计现场,学生们化身“投标工程师”,在真实项目驱动中开启深度学习之旅。学生团队经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草图绘制、模型制作、试验测试的完整流程,在制作承重纸塔的过程中,运用结构设计稳定性和强度等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迭代优化,满足测试参数要求。师生借助智慧课堂的全班作答、投票、实时同屏等功能,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趣味性。通过《承重纸塔结构设计评价量表》学生从设计创新性、作图规范性、结构合理性、作品美观度等维度,在自评、互评中实现了深度学习。
二、AI赋能教研新生态
在智慧课堂研讨环节,市教科院邹良主任带领与会教师和科大讯飞应用教研员刘恒及其团队展开深度对话。通过AI课堂实录与分析系统采集的教学数据,应用教研员现场解析了教学环节、教学语言、教学技术应用、师生互动度、核心素养落实情况等关键数据指标。邹良主任针对智慧教育校本化实施对系统后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指出“人工智能不仅应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更要构建全过程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行为画像精准定位教学堵点,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赋能提质。”与会教师亲身体验了由AI课堂实录与分析系统生成的包含课堂精彩时刻、教学环节分析、师生互动图谱等的可视化报告,为教学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三、循证教研促专业成长
本次教研活动是长沙市教科院“循证教研”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建立“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数据采集-分析改进”的闭环系统,将传统的经验型教研转向数据驱动型教研。在研讨中,与会教师结合系统生成的课堂分析报告,围绕“如何量化技术素养培养效果”、“表现性评价标准优化”等议题展开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本次教研活动,这种“理论引领+课例示范+技术支撑+实证研究”的教研模式,为新课标背景下技术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长沙经验。刘炼书记在总结中强调,通过构建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既保留动手实践的学科特色,又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学习过程的可视化、可追溯。正如邹良主任所言:“当人工智能遇见通用技术,我们正在书写的是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新范式。”